重建工地 来了摄影“轻骑兵团”
比如说定合同的时候,我们锁定价格没有?我们锁定汇率风险没有?这都是可以做的,我觉得这企业家是清醒的。
如果这些刺激措施只能短期有效且措施本身也不可持续,就有可能让经济向上走一阵后再次向下探底或多次上下,走W型轨道,这比走U型轨道还糟。制订十二五规划,还要很好制订十二五期间深化改革的规划。
现在讨论和研究中国经济形势,较多的是短期内能否走出下滑局面率先复苏。我想对制订十二五规划提出一些个人想法。这组文章,我们将注重突出文章的前瞻性和建设性,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在思考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发展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应致力于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放松政府管制,而不是靠政府去理顺价格。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 张卓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二五 。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应将大部分用于民生工程,增进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福利。这对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也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应重点推进哪些领域的改革呢?主要有这几个方面: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垄断性行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保增长或者说通过加快经济发展的大势来促进改革。其中,尤须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应特别强调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当经济增长的水位比较高的时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容易被掩盖。
这就需要思考:怎样使扩大投资与垄断性行业改革相辅相成?如果相关体制没有改革,会不会固化原有体制的弊端?这就涉及人们议论较多的在扩大投资中国进民退的问题。由于情况复杂,对垄断性行业改革要做具体分析。
还有一种是不合理、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垄断。(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6927290, container: _8uh0i7n5px8, async: true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常修泽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其中一种是正当的自然垄断,还有一种是打着自然垄断的旗号搞行政垄断。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迅速扭转增速下滑趋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其思路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第一,经营环境商业化,包括政企分开和价格改革。垄断性行业很复杂,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垄断。比如,我国长期存在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难以实现根本转变呢?应该说,一个重要根源就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形成机制不合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短板是垄断性行业改革。
有些领域是应该国进的,比如真正的自然垄断行业。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能量,也就是通过改革特别是通过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扫清经济增长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也就是说,一个是真自然垄断,一个是假自然垄断。这就是以保增长来促进改革。
第二,投资多元化、产权关系多元化,特别是打破玻璃门,使民营资本能够进入。在这样一个全力保增长的态势下,经济体制改革会不会受影响呢?其实,经济增长与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也应该实现互促共进。行政垄断也分两种情况。因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在当前保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把保增长与促改革结合起来,防止强化某些行业的垄断。石有好几块,包括经济结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问题等。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增长方式转变迟缓、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都是与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有密切关系的,因而加快这方面的改革是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的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但应当明确,我国经济的问题固然有国际大势的影响、有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但与我国经济社会自身的矛盾也是分不开的。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一种是合理合法的行政垄断,就是符合国家法令规定的垄断。
比如,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中,基础设施类投资占第一位,其中一些垄断性行业又占了很大比重。这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产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总的来讲比较低,因此反经济垄断要慎重,但也要高度重视个别地方勾结合谋、搞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只有深化改革、打破垄断,才能使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保持下去,并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尽管IMF乐观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幅可能略低于3%,较7月份预计的2.5%有所提高。以此换来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释放。
处于企稳回升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实现全面复苏,进而迈向均衡增长轨道,既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以及相关配套改革来提升复苏的内生动力,也有赖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更离不开业已失衡的内外经济的早日修复。前7个月,全国出口6271亿美元,下降22%。
因此,宏观经济的下一步既要着眼于保增长的策略性选择,更要积极创造有利于经济持续复苏的内外部条件。尽管美国7月份的失业率15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但仍高达9.4%,不少公司仍在裁员。
而急需补血的广大中小企业尽管盼来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六条,但要想获得实质性的信贷支持并非易事。实际上,衡量经济是否回暖的就业数据依然比较难看。
至于由此带来的经济失衡状况进一步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加深,则未必在各地政府的考虑之中。表面上,前8个月超过8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可谓轰轰烈烈,但由于信贷投放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各行业和各类企业复苏冷热不均。(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来源:证券时报) 进入专题: 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鉴于消费不能单方面启动,因此,政府买单的家电下乡以及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只能起到短期的拉抬作用,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
而来自美欧和亚洲的8月份制造业数据也显示全球经济的今年增幅可能好于年初的预期。而强劲的PMI数据表明,制造业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走强的主要动力。
只是应当看到,政府的外部输血并不能真正促进内生复苏动力的提升。但真实经济现状告诉我们,民营资本在本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计划中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
虽然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近期回升势头有些疲弱,显示后期走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真正令人担心的还是民间投资的启动乏力。
最新留言